這個看起來不太起眼的小藥箱
其實是國家一級文物
它見證過催人淚下的動人事跡
12月18日
《致敬國家豐碑——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
電視賽段第一場開賽
講解員白迪為我們講述了
這個藥箱的由來
↓↓↓
憂心藏區(qū)的醫(yī)療條件
他從老領導處獲贈藥箱
這是援藏干部孔繁森
生前隨身攜帶的小藥箱
40多年前
西藏的醫(yī)療條件十分落后
即使在拉薩也僅有幾家醫(yī)院
更不用說偏遠的牧區(qū)
農牧民生了病只能咬牙硬撐
身為援藏干部的孔繁森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回山東休假時
孔繁森到濟南看望
當年在部隊服役時的老領導
婦產科專家——徐誠
向她講起藏區(qū)缺醫(yī)少藥的情況
當時年已花甲的徐誠無法親自前往藏區(qū)
她就把本來給女兒準備的
一個小藥箱送給了孔繁森
并購置了不少藥品
讓他用所學的醫(yī)療護理技術
為患病的農牧民解決燃眉之急
每次下鄉(xiāng),他都隨身攜帶藥箱
被群眾稱為“藥箱書記”
此后,每次下鄉(xiāng)
孔繁森都帶著這只小藥箱
他用自己的錢
購買治療藏區(qū)牧民常見病的藥品
在工作之余
他就為群眾聽診把脈、發(fā)藥打針
小藥箱跟著孔繁森
走過不知多少村、多少戶
時間一久,群眾不僅認識了孔繁森
也認識了他這只小藥箱
大家親切地稱他為“藥箱書記”
1994年11月29日
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途中
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
如今,他生前的這只小藥箱
作為國家一級文物
永遠珍藏在山東聊城孔繁森同志紀念館
成為他為藏區(qū)發(fā)展
生命不息、奉獻不止的見證
△在西藏工作期間,孔繁森(左)在輔導藏族兒童讀書。
從婦產科專家徐誠
到“藥箱書記”孔繁森
再到新一代的從醫(yī)人
他們用“小藥箱”清空了
醫(yī)療條件落后的遺憾
裝進了生命至上的初心
所謂醫(yī)者仁心也
人民需要什么,他們就做什么
[責任編輯:linlin]